發動機進排氣門的生產工藝有哪些?
氣門是發動機工作時密封進排氣口的關鍵基本部件,用于密封氣流通道,控制發動機氣體交換。閥門處于高溫、氧化腐蝕環境中,承受反復的沖擊載荷,同時還要承受熱應力和燃燒過程中氣體壓力等的共同作用。閥門材料均采用馬氏體型或奧氏體型耐熱鋼和高溫合金。
1、典型氣門結構及宏觀工藝流程
其典型結構有整體馬氏體氣門、整體奧氏體氣門、摩擦焊氣門。三種氣門工藝的主要區別是氣門毛胚期的差異,毛胚成型后的機械加工技術基本上是一樣的。
2、毛胚成形
馬氏體和奧氏體氣門整體毛胚工藝相對簡單,具體如下料→平兩端→電鐓→鍛壓(電動螺旋壓力機)→熱處理矯直。對馬氏體氣門毛胚的人化處理采用調質法,對奧氏體氣門毛胚進行固溶時效熱處理。
摩擦式氣門毛胚的工藝方案有先頂頂板后焊法:下料→平端面→桿料調質→盤部電鐓鍛壓(電動螺旋壓力機)→盤部熱處理→摩擦焊→熱處理。
后鐓鍛工藝有:下料→平端面→桿料調質→盤料熱處理→摩擦焊→電鐓鍛壓(電動螺旋壓力機)→熱處理矯直。
3、機械加工工藝
各氣門廠毛胚成型后的加工工藝差異較大。但是各部位所采用的工藝方法行業還是比較一致的,如下表所示。進排氣門加工法主要有車削和磨削兩種加工方式,不同廠家的加氣機加法思想也有所不同。
氣門結構類型宏觀工藝流程
①馬氏體氣門:毛坯成型→粗加工→高頻淬火→半精加工→鍍鉻或氮化→精加工。
可分為:坯料成形→粗加工→高頻淬火→半精加工→精加工→鍍鉻或氮化。
②整體奧氏體氣門:毛坯成型→粗加工→半精加工→鍍鉻或氮化→精加工。
可分為:坯料成型→粗加工→半精加工→精加工→鍍鉻或氮化。
③摩擦焊接氣門毛坯成型→粗加工→高頻淬火→半精加工→鍍鉻或氮化→精加工。
可分為:坯料成形→粗加工→高頻淬火→半精加工→精加工→鍍鉻或氮化。
閥門的成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,毛胚成型,作為一個重要的基本成型過程,鍛造設備的選擇非常重要。
閥體結構雖簡單,其制造工藝主要是熱電鐓鍛、熱處理、毛坯矯直、高頻淬火、車削、磨削、表面處理等。由于閥門是發動機缸內部件,工作溫度高,工作環境惡劣,其產品質量直接影響發動機性能。因此,發動機進排氣門廠家在設計氣門加工工藝時,首要標準是滿足產品圖案。根據現場生產設備,盡量統一工藝基準和設計基準。隨著技術的進步,未來閥門加工將朝著更加專業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,其工藝流程將逐步縮短。產品質量產品質量。